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已从单纯的专业技能传授转向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号召,结合实习生成长需求,我校组织实习生赴佛山粤剧院开展“粤剧文化体验与创新探索”主题团建活动。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其文化认同感与创新意识,同时促进团队协作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实地参观、专业讲解与艺术展演,帮助学生系统了解粤剧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结合实践体验与交流研讨,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激发其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感。将文化体验与实习岗位需求相结合,探索艺术教育与职业发展的融合路径。
回顾活动过程,分为四个核心环节,通过参观学习,参观粤剧院展厅,了解粤剧历史、剧目、服饰、道具及舞台技术。接着是探讨戏曲艺术的现代意义及传承挑战。然后,带领学生观看经典粤剧《帝女花》片段,感受表演艺术的美学表达。最后是总结交流会,学生分组汇报学习心得并提出未来文化实践想法。
通过展厅实物与讲解,实习生对粤剧“师承关系”“行当体系”“曲牌体音乐”等专业概念有了直观理解,打破了“粤剧仅是传统戏曲”的刻板印象。例如,学生发现粤剧在清代吸收昆曲、弋阳腔等元素,形成独特的“梆簧腔”体系,体现了文化融合的智慧。 在《帝女花》观赏中,学生通过“忠孝节义”的主题,认识到粤剧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伦理道德的载体。重新思考传统文化中‘忠义’的价值。在交流中,学生意识到粤剧传承的紧迫性。在总结交流会中,学生需分组完成汇报,从分工到展示均需协调合作。在讨论“粤剧商业化是否损害艺术纯粹性”时,学生提出辩证观点:“商业化是传播的必要手段,但需守住艺术本体的底线。”这种思辨能力的提升,符合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本活动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部分学生反映对粤剧音乐、剧目创作等专业内容理解有限,未来可邀请作曲家或编剧参与交流。
本次粤剧文化体验活动以“文化传承”为纽带,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有机统一。实习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不仅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在跨学科协作、社会责任感培育等方面获得显著提升。未来,学校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路径,为培养“有文化自信、有创新精神、有社会担当”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实践支撑。


